首页 > 

数学运算符号的来历是什么

时间:2024-04-20 15:58:36 阅读:3707

运算符号是谁发明的

数学运算符号的来历是什么?

15世纪以前还没有加法、乘法等运算符号。16世纪初,德国的魏德美首先发明了加法符号“+”和减法符号“-”。魏德美是一位长于计算的人,整天废寝忘食地搞计算,并且从事着接受薪金的计算业:他雇用了许多学生编写各种复杂的计算表格,承接政府规定征收税金时的税率计算以及商人把钱借出和借入时的利息计算等。因此,魏德美时常考虑如何简化当时的计算方法。那时根本没有现成的计算符号可以使用,魏德美使在工作中一边计算一边筹划。一天,他自言自语地说:“在横线上加一监,就可表示增加的意思。‘+’,你就叫加号吧!”“从加号中拿掉一坚就是减少的意思。好,‘一’,你就叫减号吧!”这两个计算符号便这样诞生了。1591年,法国的毕耶塔撰写了一本代数学方面的书,他首次在书中把符号“+”和“-”用于表示加法和减法。据说,在毕耶塔以前,已曾有人用“+”和“-”表示加法和减法。但是今日已经找不到准确的文字记载了,所以真正推广使用符号“+”和“-”的功劳还是要归属于毕耶培。“一”号的出现要比“+”、“-”号晚,它是由16世纪的英国学者莱克德创造出来的。莱克德是一位高超的计算人,他曾试着用自己做的新型算盘与笔算竞赛。除数学之外,他的医术也相当出色,曾在英国当过宫廷御医。莱克德在研究数学时,经常碰到两个数字相等的情况而无法标记,于是他就决定自己创造一个符号。在比较了许多图形和符号之后,莱克德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故此,他就用两条平行线段来表示两个相等的数,并给它取名为“等号”。至17世纪中期前后,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荣又发明了乘法符号“X”。据说欧德莱很贫穷,穷到连用于夜间点灯的钱都没有,只好在月光下进行学习。他就是这样成为优秀的数学家的。勤奋的欧德莱发现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有所不同。怎么办呢?他灵活地把加号斜过来写,用它来表示数字增加的另一种运算法,并给它取名为“乘号”。除了乘法符号“X”之外,欧德莱还发明了原始的比例符号,它同现在使用的比例符号“:”差别不大。那时,人们惯于运用比例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因此数学家们在比例符号方面下了许多工夫。欧德莱使用的比例符号是用符号“.”和符号“::”配合成的,其表示方法很复杂。后来,德国的瓦鲁夫把符号“:”和符号“=”配合起来写成比例式,这个比例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大约在17世纪末期,瑞士学者哈纳发明并使用了除法符号“ ”。哈纳在算帐时常遇到要把一个整数分成几份的问题,但没有符号可以表示这种算法。于是,他就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来表示这种算法,并取名为“除号”。但哈纳的名气不是很大,这使其发明成果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后来英国著名的数学家拜尔在其所写的书中使用了哈纳发明的除法符号“ ÷ ”。从此以后,除法符号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样,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人们使用的计算符号与现在的计算符号已完全一样了。

乘号是英国数学家谁发明的?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 "号。  "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 "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也有人说,卖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卖了多少。以后,当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就在"-"上加一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个" "号。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 "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 "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平方根号曾经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两个字母合并起来表示,十七世纪初叶,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用"√"表示根号。"r"是由拉丁字线"r"变,"--"是括线。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和中括号"[]"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加减乘除由几位数学家发明?

4位。法国数学家许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英国的瓦里斯,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分别创造了加减乘除。

乘法是谁发明的?

魏德曼。德国数学家,在15世纪他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合并的意思,就是加号“ ”;在加号上去掉一竖,表示减少、拿去的意思,就是减号“-"。

欧德来。英国数学家,在17世纪是他最先应用“x”表示乘号。理由是由于乘法与加法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他把加号斜着写,表示相乘。

雷恩。瑞士数学家,在17世纪,他用一道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就是除号“÷”,表示分解的意思。

列科尔德。英国数学家,16世纪他用了两条平行而又等长的短直线,用来表示两数相等,就是现在的等号“="。

莱布尼茨。混乱制造者,德国数学家,在欧德来发明乘号后,他认为“x”易与字母“Χ”混淆,主张用“●”表示乘法,至今“x”与“●”并用;在雷恩发明除号后,他又主张用“:”做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有些国家的除号、比号都用“:”表示。

乘号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使用的?

乘号是(英国数学家欧德来))发明的。 运算符号最早是起源在希腊,只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符号而已。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到了十八世纪,英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 "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发明乘除法的数学家是谁?

尼氏骨片 是16世纪由苏格兰 数学家尼培尔发明的用以计算乘法的计算工具。以前,古人用过很多计算手法,比如: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这些太麻烦了。古罗马人就发明的铜制算盘,一共有九行,上面有八行,其中第一行与第五行中间夹着的第二行很奇怪,有三段,上面有2颗珠子,中间和下面只有一颗珠子。到了16世纪,苏格兰数学家尼培尔发明了一个计算乘法的数表,它被称为尼氏骨片。17世纪初,欧洲人发明了计算尺,计算尺不仅可以量长度,也可以测面积,类似的计算尺一直沿用至今。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到了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最早的电子管电脑【晶体管电脑、半导体电脑、集成电路电脑、芯片电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脑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电脑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

hammett法是谁发明的?

  L.P.哈米特(L.P.Hammett)发明的。

  Hammett指示剂法: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复合氧化物,都具有酸性或者碱性,有时甚至同时具有这两种性质。按照酸碱的定义固体酸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叫Br?nsted酸,简称为B酸;另一类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叫Lewis酸,简称为L酸。在固体催化剂的表面上,酸中心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是由于其表面上能量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的。催化剂表面酸分布是指其表面酸浓度随酸强度变化的情况。以每克催化剂样品上酸量来表示酸浓度(即酸中心的数目)。在不同酸强度下酸的总量称为总酸量。固体表面酸性质就包括以上所述的酸类型、酸强度和酸量。  固体酸的类型可以通过吡啶吸附的红外光谱来测定。酸强度和酸浓度可以通过Hammett指示剂法来测定,但该方法所测定的是B酸和L酸的总结果。  以B代表碱性的Hammett指示剂,当它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上时,与表面上的H 发生相互作用生成相应的共轭酸BH :   B H ==== BH   将固体酸粉末样品悬浮于非水惰性液体中,借助于指示剂用碱进行滴定。滴定所用的碱必须是比指示剂更强的碱,通常采用 值约为 10的正丁胺。加入的碱首先吸附在最强的酸性位上,并且最终从固体上取代指示剂分子。本实验用标准正丁胺-环己烷溶液滴定固体酸,从而求出酸量。当某指示剂( )吸附在固体酸上变成酸型色时,使指示剂恢复到碱型色所需的正丁胺的滴定度,即为固体酸表面上酸中心数目的度量。用这种方法测定的酸量,实际上是具有酸强度 的那些酸中心的量。若以不同 值的指示剂,用标准正丁胺-环己烷溶液滴定,就可以得到不同酸强度范围下的酸量,就将得到各H0下的酸量即酸分布

乘号是哪个数学家发明的?

英国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William Oughtred)于1631年在其著作《数学之钥》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后日渐流行 。

乘号的来历是怎么来的?

1631年,英国的数学家奥托雷德发明了符号“×”。乘法是由加法而来的,表示几个相同的数字相加。以“·”表示乘法的用法相当流行,现今欧洲大陆派(德、法等国)规定以“·”作乘号。其他国家则以“×” 作乘号,“·”为小数点。而我国则规定以“×”或“·”作乘号都可,一般于字母或括号前的乘号可略去。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3×5表示5个3相加。5x3表示3个5相加。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 b)c=ac bc。

∞这个表示无限的符号是谁发明的?

无穷大符号∞是17世纪出现的,一般数学史认为它是多产的英国数学家沃利斯(John Wallis,1616—1703)首先使用的。约翰.沃利斯,英国数学家。微积分学的先驱。1616年12月3日生于英国肯特郡的阿什福德,1703年11月8日卒于牛津。早年在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医学、天文、数学等科,1640年获硕士学位。1649年起任牛津大学萨维尔教授。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沃利斯是创建人之一。1655年出版他的名著《无穷算术》,给I.牛顿以极大的影响,促使微积分学的诞生。在《论圆锥曲线》中,沃利斯第一次摆脱锥线是锥面截线的看法,定义锥线为二次曲线。此外还有代数、力学等多种著作。

加减成除分别是谁发明的?

加、减号“ 、-”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创的。他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合并的意思在加号上去掉一竖表示减少、拿去的意思。

乘号“x”是17世纪英国数学家欧德菜最先使用的。因为乘法与加法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他把加号斜着写表示相乘。后来,德国数学家菜布尼兹认为“x”易与字母“X”混淆,主张用“.”,至今“×”与“.”并用。

除号“÷”是17世纪瑞士数学家雷恩首先使用的。他用一道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表示分解的意思。后来菜布尼兹主张用“:”做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有些国家的除号和比号都用“:”表示。

扩展资料:

加减乘除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符号依次为“ -×÷”,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运算顺序为先乘除,再加减。

加法的性质

⒈交换律:a b=b a

⒉结合律:a b c=a (b c)

减法的性质

a-b-c=a-(b c)

乘法的性质

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c)=(ab)c

3. 分配律,a(b c)=ab ac

除法法则

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乘法是谁发明?

九九乘法表就是中国人发明的,根据刘徽的「九章算术」中记载,伏羲氏根据八卦,作九九之合爻之变,说明九九乘法的起源相当早。此外在管子、老子、战国策等先秦典籍中,也有书中有二七十四、六七四十二等字句,足见九九乘法表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相当普及,甚至还传唱「九九歌」。 齐恒公纳贤的故事说明,到公元前7世纪时,九九歌诀已不希罕。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成绩不值一提。但在古代埃及作乘法却要用倍乘的方式呢。举个例子。如算23×13,就需要从23开始,加倍得到23×2,23×4,23×8,然后注意到13=1+4+8,于是23+23×4+23×8加起来的结果就是23×13。从比较中不难看出使用九九表的优越性了。 根据考古专家在湖南张家界古人堤汉代遗址出土的简牍上发现的汉代"九九乘法表",竟与现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诀表有着惊人的一致。这枚记载有"九九乘法表"的简牍是木质的,大约有22厘米长,残损比较严重。此前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一枚秦简上也发现了距今2200多年的乘法口诀表,并被考证为中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实物。 除了里耶秦简外,与张家界古人堤遗址发现的这枚简牍样式基本一致的"九九乘法表"还曾在楼兰文书中见到过,那是写在两张残纸上的九九乘法表,为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上个世纪初期发掘。 乘法表在古代并非中国一家独有,古巴比伦的泥版书上也有乘法表。但汉字(包括数目字)单音节发声的特点,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后来发展起来的珠算口诀也承继了这一特点,对于运算速度的提高和算法的改进起到一定作用。

乘号是哪个国家数学家最早使用的?

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导数符号是谁发明的?

d是微分在德文中的缩写(其他欧洲语言也类似)。 用除法表示导数就是微分的商(导数也叫微商不是么)。高阶导数d^n y / dx^n则表示对y做了n阶微分,然后除以x的无穷小增量dx的n次方。如果学了一阶微分的形式不变性,则更容易理解这一点。这个符号有极大的好处,许多微分的公式因为这个符号变得特别容易记忆和运算,你可以试着和y"的符号对比,以后用多了就知道了。 确切地说,这个符号是德国哲学家兼数学家Leibniz(莱布尼兹,与Newton同为微积分的创始人)发明的,所以是德文微分的缩写。 我不通德文,但英文与德文在微分这个单词上比较接近,可以参考。英文的微分是“differentiation”,而导数是“derivatives”,都以字母d开头。参考资料:可以看看《古今数学思想》,有提到这个符号的由来。

原文标题:数学运算符号的来历是什么

原文来源:"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即刻删除!"

阿城长兴泰有限公司 | 关于本站 | 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使用条款 | 投稿指南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本站内容均采集于互联网其他平台,如果侵犯到任何版权或隐私请及时联系我们(感谢您的支持!)24小时内承诺删除。